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纵横 > 正文

中高企携手共谱新时代育人乐章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22-12-9 22:36:40 人气:13 加入收藏 评论:654 标签:

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蔡卫兵

中高企一体化办学、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育人的重要探索。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与实践训练,在新时代奏响育人新乐章。

一、学校简介

台州市黄岩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前身为黄岩农业技术学校,自1983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多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省示范性职业学校、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以“3+2”模式开设有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中高职一体化”大专班,为众多学子提供良好升学渠道。

二、学校中高职“3+2”模式下的育人做法

“3+2”是我校中高职合作育人的模式,也是学生、家长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升学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3+2”模式的育人工作也浮现出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育人缺乏一体化设计,执行力度不够

当前学校的“3+2”模式是学校与高职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后,双方单独各自培养,缺乏育人一体化设计。学校与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衔接方面执行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

(二)中高职人才培养轻过程、重结果

在“3+2”模式下,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得主要目标是学生升学。对中考失利或者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提供一个进入高校学习的平台,对学生的培养过程重视不够,对学生的教学主要放在理论教学方面,以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在学生培养方面,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沟通机制,双方在教学方面也是各行其是,互动少,对学生的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中高职学校各行其事,互动少,

(三)教学缺乏一线实践,更无企业参与

学校对“3+2”模式的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与升学教学内容上,在教学过程中鲜有企业参与。“3+2”模式的班级学生缺少实践学习,实践能力没有明显提升,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学校很少安排学生到一线实践,也没有邀请企业到校开展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四)学生评价唯分数论

中高职的“3+2”育人模式,主要是以学生升学为主,对学生的评价唯分数论,将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职业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与考试成绩,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3+2”模式下,中高职院校并不重视实践,以学生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三、中高企一体衔接,奏响新时代育人乐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中高企一体衔接协同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企业三方,促进职业教育育人质量的提升。

(一)中高企一体统一培养目标

学校开设的9个专业中,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被评为省级名品牌专业,数控技术应用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也被评为省级高水平专业。依托专业优势,学校与企业、高职院校三方共同实施中高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与对应专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一体,共同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实行与过程管理。

电子商务专业是学校的省级名品牌专业,学校与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同时与台州双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为电子商务专业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提供目标导向。

学校为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实施提供场所,安排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室作为中高企衔接育人使用,学校教师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培养方案进行理论知识授课,企业师傅强化学生技能。一理一实相互衔接的电子商务课程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无论是选择继续升学还是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提升。

(二)重构课程做好衔接

针对“3+2”模式存在的前后脱节问题,学校通过中高企一体化育人模式,将教学重复内容和岗位偏差缩小到最小距离,为学生升学、就业发展提供最大助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既是省级名品牌专业也是省级高水平专业,作为学校的骨干专业,是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点专业。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合作办学,与台州卡巴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联合办学,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提升一个层次。针对教学中理论钣金、美容、拆装内容少、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学校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台州卡巴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进行重构,增加常见的汽车基本工作内的教学内容,将训练式的实训过渡到生产性实训,以模块化的方式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组织与调整。在中高企衔接重构课程过程中,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学校带来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创新教育等经验,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形成自己专业课程特色,企业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带入教学之中,缩小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差距,以课程为载体,以实训为抓手,将教学与生产同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统一发展。

(三)以人为本强抓师资

学校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教师更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中高企衔接,学校的师资建设同样要借助三方力量进行提质。学校130名教职工,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0%以上。学校的教师队伍经验丰富,爱岗敬业,年富力强。在中高企衔接育人中,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与高职院校、企业形成合力,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全方位提升。学校与浙江新菱电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能源汽车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形成教师定期进企业观察学习、实践的制度,确保学校教师了解一线生产、销售等实际情况,避免教学低头拉车。在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教师不仅学习、实践工作能力,对企业文化、工匠精神更是注重体悟,将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供精神营养。学校定期邀请高职院校教师举办讲座、沙龙,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将最新理论、行业发展动态传达到学校,为学校育人工作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利用中高企衔接形成的合作助力,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企业拜师学艺,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承匠心;聘请李卫剑、冯友增企业技能大师作为我校“台州市工匠之师”,为学校教师树立标杆;依托学校蔡卫兵“省名师工作室”,形成一支教科研师资队伍,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与技术研发,并将生产实践与技术研发融入教学、育人、科研过程中,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本文网址:http://www.jywzzb.cn/show.asp?id=2550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